8月20日,在辛未冬、王卫国、王国强三位老师的带领下,565net必赢客户端自然地理实习一队参观学习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简称西北研究院)以及兰州大学。
西北研究院是中国专门从事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重大工程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首先,老师带领实习队参观的是科技创新馆。其于2022年6月建成的,总面积大约是600平方米,总共有五个展厅。主要展示了历史沿革与历任领导、历史掠影、中国冰川冻土沙漠图,西北研究院1985年至2020年的获奖成果,院士风采、杰出青年、四青人才等,以及西北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研究院级野外台站。
在老师的带领下,实习队参观了三个实验室,分别为树轮宽度实验室、木材解剖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树木年轮与冰芯、湖泊沉积物、珊瑚沉积物、黄土等都是用来研究、提取过去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介质,木材形成层形成过程以及通过与各种设备联用实现碳、氢、氧 氮等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
随后,实习队走进了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风沙研究的专用设备——风沙环境风洞及其运行过程等。
最后实习队来到了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中同学们理解了冻土的定义、分类、分布,以及如何在冻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等,了解到实验室研究方向及研究目标等。
实习队于8月20日下午前往兰州大学进行实习参观。在相关负责人的引领下参观了解了位于观云楼的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实验室以及位于祁连堂的资源环境学院。
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实验室于2021年5月27日成立。其立足第三极,联动南北极,围绕三极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前沿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研究三极极端环境多圈层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及其与气候环境变化的耦合机制,揭示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建设三极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基地,构建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平台,促进双一流团队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造就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三极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上产出国际领先的重要突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习队在计慕侃教授的引导下以班为单位的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参观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实验室。
首先参观的是八楼四周的各个小实验室:微生物资源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微生物生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超净实验室,以及低温实验室。并且在参观途中,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人员还会对实验室的设备与功能做以详细的讲解,使实习队员更加全面的了解了该实验室的功能。
之后在实验室办公区,由刘志军教授为实习队详细讲解了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实验室的目标定位、研究项目、科研队伍等等的具体信息。
随后,实习队前往了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同样分为两个小组,在潘燕辉、曹辉辉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几个实验室,包括:树轮学实验室、环境考古实验室、年代学实验室、古地磁和环境磁学实验室、地球化学实验室、矿物岩石学实验室、微体古生物学实验室,兰州大学参观结束。
8月21日,自然地理实习一队赴甘肃兰州自然地理实习前往刘家峡水库进行参观学习。
刘家峡水电站作为新中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国内100多家设计、制造、科研、院校参与了电站建设,代表我国60-70年代水电建设和机电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创造了新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七个第一。在西北电网中承担着发电、调峰、调频和防凌、防汛、灌溉、供水任务,是西北电网的骨干电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刘家峡大坝、刘家峡水电厂“四史”教育实践馆、刘家峡水电厂厂房等,普及学习了丰富的水电文化知识。详细了解作为共和国水电长子的刘家峡水电站,在一穷二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独立自主、敢为人先”的艰苦创业精神,战天斗地,修路架桥,筑坝装机,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修建了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大型水电站的奋斗历史。
实践带队老师讲解洞内地质知识,并带领学习岩石类型及构造等。
本次实习,公司同学们除感叹于刘家峡大坝工程的壮阔,还前往了刘家峡水库参观黄河与洮河交汇处泾渭分明现象。 在刘家峡水库附近,清澈的上游黄河水遇到了洮河的泥沙,以“Y”字形在龙汇山前交汇,仿佛一盘浓重的黄色“颜料”汇入黄河,呈现出一面碧水,一面黄沙涛涛的有趣景象,它们轻盈碰撞,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宛若一个巨大的“鸳鸯锅”。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各位老师的细心讲解,使实习队的本次实习完美进行。实习队员们也通过本次实习,加深了对地理学研究的理解以及本专业对于地理学研究的意义。
至此,自然地理实习一队在兰州的实习暂告一段落。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实习队将开启下一程实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