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13:00,565net必赢客户端缑倩倩、曹富强、王国华三位老师在南区5号楼309教室开展学术报告,报告由公司科研秘书徐晓红老师主持,公司部分师生参与了此次学术交流会,并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缑倩倩老师进行了题为《极端干旱区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的学术报告。甘肃敦煌荒漠—湿地具有极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然而关于极端干旱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显有报道。缑老师利用涡动相关系统与气象系统的野外长期连续观测与数据收集,以涡动相关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极端干旱区敦煌西湖荒漠—湿地为实验平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NEE的日变化规律呈现出典型的“U”型变化特征,生态系统在日尺度上表现为“碳汇”。(2)就NEE季节变化规律而言,研究区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相比表现出较强的“碳汇”能力。(3)单独一次小降水事件对“碳源/汇”功能影响不大,连续的几次小降水事件会使得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发生短暂改变,月尺度上NEE与降水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曹富强老师作了题为《植被NPP对多时间尺度SPEI干旱指数响应的探析》的报告。研究基于CMIP5中NPP数据,在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作为气象干旱指标下,探析NPP对不同尺度干旱的响应。首先曹老师提取了1903-2005年CMIP5中12个模式的逐月NPP变量,接着选取了SPEI的六个时间尺度。为了便于分析,两者选择时段相同。再利用双线性插值法、线性趋势法和相关分析法,经过一系列分析后,得出了三点结论:(1)全球NPP年总量分布形势与植被分布基本一致。(2)不同时间尺度SPEI分布存在空间差异,且随其增长,向干湿两极变化,必然会增加旱涝事件发生的风险。(3)不同时间尺度下,随着NPP与SPEI相关系数的增加,NPP对干湿事件的响应增强。
王国华老师就“荒漠-绿洲边缘植被恢复”这一主题,作了题为《河西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群落演变研究》的报告。荒漠绿洲过渡带是维持绿洲稳定的关键,过渡带退化是绿洲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王老师表示在荒漠绿洲过渡带建立固沙植被带,一方面可以快速增加植被盖度,有效减小风沙活动,改善土壤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固沙年限增加,根系层土壤水分急速下降,植被密度和盖度下降,因此固沙植被群落如何演变就成为固沙成功与否的关键。王老师以黑河中游甘肃临泽北部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探究了固沙植被群落的演变。结果表明:(1)在固沙植被群落演变方面,随着固沙年限增加,梭梭植被密度减小,植被盖度先增加后减小,在25年盖度最大。梭梭天然更新随着固沙年限增加,密度和盖度在40年达到最大值,地上生物量增加。(2)土壤演变特征表现为在50cm土壤层水分下降明显,其他层未发现明显土壤水分下降。土壤有机质增加明显,土壤肥力增加。(3)植被更新规律(梭梭)为梭梭种子的萌发率会随着沙埋深度增加而降低,随着种子密度增加而增加,种子库的增加对于更新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同学们与老师积极互动交流,三位老师针对大家的问题悉心解答,使大家获益良多。最后,学术报告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